全自動殺菌釜通過針對性的殺菌處理與工藝優化,能有效延長冷凍魚類的保質期,其核心邏輯是殺滅或抑制導致魚類腐敗的微生物(如細菌、霉菌等),并破壞部分影響品質的酶類,減少后續冷凍儲存中的變質風險,具體作用機制和過程如下:
先是高效殺滅腐敗微生物是關鍵。冷凍魚類在捕撈、運輸或初加工過程中易沾染多種微生物(如假單胞菌、腸桿菌等),這些微生物即使在低溫環境下也可能緩慢繁殖,導致魚肉變質。全自動殺菌釜通過精準控制溫度、時間和壓力(如采用高溫蒸汽、熱水噴淋或高壓處理等方式),可針對性殺滅魚類表面及淺層組織中的微生物,例如,對于包裝后的冷凍魚塊,殺菌釜可在60-90℃的溫度下維持數分鐘至數十分鐘(具體參數根據魚的種類、大小及污染程度調整),既能有效滅活大部分致病菌和腐敗菌,又能避免高溫過度破壞魚肉的質地和營養。
其次,抑制內源酶活性有助于延緩品質劣變。魚類體內含有蛋白酶、脂肪酶等內源酶,即使在冷凍條件下,這些酶的活性也難以完全被抑制,長期儲存會導致魚肉蛋白質分解、脂肪氧化,出現肉質變軟、異味等問題。全自動殺菌釜的熱處理過程可使部分內源酶變性失活,降低其在后續冷凍儲存中的催化作用,從而減緩魚肉的生化變質速度,例如,經適度高溫處理的冷凍魚片,其脂肪氧化速率明顯低于未處理的魚片,能更長時間保持新鮮的風味和口感。
此外,配合包裝工藝增強防護效果。全自動殺菌釜常與密封包裝技術結合使用,在殺菌前對魚類進行真空包裝或氣調包裝(如充入氮氣、二氧化碳等惰性氣體),殺菌后可減少包裝內殘留的微生物,同時隔絕外界氧氣和水分,避免冷凍儲存中因反復解凍復凍導致的二次污染和品質下降,例如,真空包裝的魚類經殺菌釜處理后,在-18℃冷凍條件下,保質期可較未處理的同類產品延長1-3個月。
然而,殺菌參數的控制需要精準平衡,若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,可能導致魚肉硬化、水分流失過多,影響食用品質;若參數不足,則難以達到理想的殺菌效果,因此,全自動殺菌釜通常會根據魚類的品種(如海水魚、淡水魚)、加工形式(整魚、魚段、魚糜等)以及目標保質期,通過程序化設置實現個性化的殺菌方案,在保障殺菌效果的同時很大程度保留魚類的原有品質,從而有效延長其冷凍儲存的保質期。
本文來源于諸城市安泰機械有限公司官網http://www.jjznbl.com/